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国学之蒙学 > 国学常识 > 史记:史家之绝唱

史记:史家之绝唱

推荐人: 来源: 阅读: 3.44W 次

导语:《史记》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。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《史记》的价值分析,欢迎大家阅读参考!

史记:史家之绝唱

司马迁,生前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。他复姓司马,名迁,字子长,西汉夏阳人(今陕西韩城县西南),生于公元前145年,即汉景帝朝。他父亲司马谈,曾任汉代的五大夫。其父潜心研究儒、墨、道、名、法、阴阳各家学说多年,成绩显著,最著名的著作是《论六家要旨》,尤赞道学和黄老学说。论著历史也是司马谈的愿望,但时不待人,其志由司马迁完成。

司马迁自幼学习古文学和今文学,兼学天文历法、史学、儒学等,丰富的文化积淀,终于使司马迁在遭遇个人不幸后,愤而写出撼世之作。

汉武帝元封三年,因为司马迁自年轻时游历四方,且才华卓著,得以继任父职,正式成为一名太史令,这一年司马迁38岁。太司令的职责之一,是管理国家的文献典籍,这给了司马迁学习阅读史料的机会。司马迁潜心学习,主持了制定新历的工作,经过努力,汉制的《太初历》于元鼎元年完成。同年,也是前116年,司马迁接替父亲的《史记》编篡工作。一部《史记》,历时18年,完稿后,直至汉宣帝执政时期,才由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整理面世。司马迁死于汉武帝末年,具体生卒年限不详,有记载说,司马迁只活了50多岁。而《史记》最初的名称为《太史公书》,有的称为《太史公记》,有的干脆叫做《太史公》。

“史记”的原意最初是古代史籍的泛称。将司马迁的`作品成为《史记》,起于魏晋时期。司马迁被人尊称的可贵之处,是首开历史学的“纪传体”先河,这部书的编纂方法,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。全书包括“本纪”“表”“书”“世家”“列传”五部分。“本纪”和“列传”是全书的主要部分。本纪可分为两类,一类为记载先秦时代,以朝代为主线:另一类记载秦汉时期,按帝王顺序成篇。“表”也分两类,一类为大事年表;另一类为人物年表。“书”是综合性的论著,涉及礼乐制度、天文地理等;“世家”的编写形势为编年和传记两种,记载诸侯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;“列传”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传记,记载中外各阶层的人物。《史记》的内容还涉及当时域外的一些国家的历史,对研究这些地区和民族的历史作用巨大。

《史记》全书一百三十篇,包括十二本纪、十表、八书、三十世家、七十列传、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。它上起远古的三皇五帝,下至汉朝武帝年间,前后历史跨度为三千年,贯穿古今。不仅包括华夏的历史,还记录了少数民族和国外的历史,如种族来源、风情人物,内容之丰富,手法之新颖,堪称历代正史的典范,也可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为五种体例,但重点还是本纪和列传,所以称之为纪传体,后世几乎所有的正史都依此而来,或者说,没有能够超越《史记》的体例范畴的。有的例目稍有变化,但万变不离其宗。可以说,《史记》奠定了我国史学的基础。郑樵赞誉《史记》日:“百代而下,史官不能易其法,学者不能舍其书,六经之后,惟有此作。”

一、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

《史记》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,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。正因为《史记》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,开启先例,树立了榜样,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。通史家风,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。

二、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

中国古代,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。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《七略》和班固的《艺文志》里,都是附在《春秋》的后面。自从司马迁修成《史记》以后,作者继起,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。于是,晋朝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,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:甲部记六艺小学,乙部记诸子兵术,丙部记史记皇览,丁部记诗赋图赞。从而,史学一门,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。饮水思源,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《史记》。

三、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

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,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。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,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,秩序井然,再加以视线远,见识高,文字生动,笔力洗炼,感情充沛,信手写来,莫不词气纵横,形象明快,使人“惊呼击节,不自知其所以然”。(《容斋随笔·史记简妙处》)。其中,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《将相和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