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国学之蒙学 > 国学常识 > 古人是何时吃上“外国蔬菜”的

古人是何时吃上“外国蔬菜”的

推荐人: 来源: 阅读: 2.2W 次

古人是何时吃上“外国蔬菜”的


《皇清职贡图》中描绘的进贡萝卜,清金廷标等绘

古人是何时吃上“外国蔬菜”的

从黄瓜、西红柿到莴笋、菠菜,从大蒜到辣椒,现如今,中国百姓菜篮子里的蔬菜品种可谓数不胜数。殊不知,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吃到的很多蔬菜最早都非中国原产,而是属于引进的“外国蔬菜”。历史上,中国至少出现三个大规模蔬菜引进时期,经陆路引入的蔬菜多带“胡”字,由海路进来的蔬菜多带“番”字。其中,像辣椒、番茄等最早竟是被当作观赏植物引进的……

  大批量引种外国蔬菜始于秦汉时期

  《博物志》记载:“张骞使西域,得大蒜、胡荽”

中国人开始批量引进外国蔬菜,始于秦汉时期。其中以汉武帝时最为突出,著名外交家张骞经“丝绸之路”,从西域带回了一批果蔬新品,大蒜、胡荽(香菜)、苜蓿、胡瓜(黄瓜)、胡豆(蚕豆)等,都是这一时期引进的。

从所引进蔬菜品种看,汉代可谓是“重口味”,受欢迎的大蒜、香菜都有特别重的味道。其中,对中国食俗影响最大的是大蒜。后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中“种蒜”条引《博物志》称:“张骞使西域,得大蒜、胡荽。”大蒜在引入以后,就成了中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,与葱、韭、薑一样,成为佐饭、调味两宜之佳品。

古人有不少“吃大蒜”故事。据《太平御览·菜茹部二》“蒜”条引《晋四王起事》记载,西晋“八王之乱”时,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司马衷逃往洛阳,途中吃饭,宫女端来的是粗米饭,还有大蒜头、盐豉两样下饭菜。一向锦衣玉食惯了的司马衷,此时饿得不行,就着大蒜一连吃了两大碗粗米饭。由此可见,用蒜佐餐在魏晋时已成为民间食俗。

在这之后,食蒜更为普遍,不分贵贱,古人似乎都好这一口。据《南齐书·张融传》记载,有一次南朝齐豫章王萧嶷请人吃饭,张融吃了烤肉后,想要盐巴和大蒜,但又不好意思说,就摇着食指,老半天才停下。

吃大蒜瘾比较大的可能是唐代人。大蒜被古人当荤菜,出家人是禁食的,但据《广五行记》记载,唐咸亨年间,有个和尚因为没有大蒜,连吃鱼肉都没有胃口。

五代时期,宫人将大蒜称为“麝香草”,进一步提高了大蒜的身价。到宋代,《浦江吴氏中馈录·制蔬》中已提到“蒜瓜”、“蒜菜”、“蒜苗方”、“蒜苗干”等多种大蒜制品的制作方法。其中的“蒜苗干”,就是眼下春天蒜苗成熟时制作的下饭菜,具体做法是:“蒜苗一斤,切寸段,盐一两。腌出臭水,略晾干,拌酱、糖少许,蒸熟,晒干,收藏。”

除了佐饭,大蒜还被成书于汉末的《名医别录》列为一种药材:大蒜“味辛,温,无毒。归脾肾。主治霍乱,腹中不安,消谷,理胃,温中,除邪痹毒气……”可见,汉代医家已将大蒜视为治霍乱、肠胃炎、中毒的良药。

大蒜的刺激性和荤臭味都很大,而同时引进的胡荽则温和多了。胡荽有特殊的香味,食后满口留香,因而得名“香菜”。

但古人更看重胡荽的“解毒”功能,几成万能药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菜部》“胡荽”条中,曾列出香菜的九种药用功能,其中第一条就是主治“痘疹不快”。